午夜福利啪爽国产片精品_国产亚洲永久域名_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免费_免费天堂无码人妻成人AV电影_久久99热全是成人精品

大明狀元楊慎的茶人風(fēng)范

作者:任維東

滇池之濱,西山腳下。

這里曾經(jīng)是千年的古渡口,白帆片片,舟楫往來如梭。也曾是昔日“茶馬古道”上一處馬幫運輸?shù)闹匾修D(zhuǎn)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元1530年,應(yīng)已故難友昆明進士毛玉之子毛沂的邀請,在這個名為“高峣”的小漁村中,明朝一位鼎鼎大名的狀元——楊慎就隱居于此。

2023年8月的一天下午,楊慎誕辰535年之際,我懷著極為敬仰之情,走進了他當(dāng)年在此的居所“碧峣精舍”——時下人們口中的“升庵祠”,默念其被廣為傳頌的著名詩句“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不由得感慨萬千。

正是他,在近500年前,被昆明四季宜人的氣候和常年盛開的鮮花所感動,將“春城”桂冠贈予了昆明。他如此迷戀昆明,在友人幫助下,于滇池之濱西山近半山處的不大的依山宅院“碧峣精舍”一住就是7年之久,終日徜徉于秀美滇池與壯麗西山的懷抱中,文思如泉涌,繼續(xù)著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

在大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只有這位楊狀元被認為堪與唐代詩仙李白、宋代文豪蘇東坡相提并論。聲明一下,這不是我個人的結(jié)論與評價,而是出自明代一位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曾經(jīng)擔(dān)任過云南姚安知府李贄的口中。

李贄在《續(xù)焚書》中這樣明白無誤地說道:“升庵先生固是才學(xué)卓越,人品俊偉,然得弟讀之,益光彩煥發(fā),流光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為李謫仙、蘇坡仙、楊戍仙,為唐代、宋代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自幼天賦異稟,聰明過人,11歲便能賦詩,24歲時由明朝正德皇帝欽點為狀元,其父楊廷和是當(dāng)朝炙手可熱的首輔大臣,前程原本是一片光明,如不出意外,楊慎未來也很有可能成為朝廷倚重的重臣,子承父業(yè)地當(dāng)個手握重權(quán)的內(nèi)閣大學(xué)士也不會令人意外。

然而,這個蜀人后輩堅持原則,不惜“以下犯上”,偏偏要聯(lián)合一班大臣堅決反對嘉靖皇帝給他沒有做過皇帝的父親興獻王上尊號,因而兩次遭受廷杖之刑罰,死里逃生,37歲起被惱怒的嘉靖帝下令從北京謫戍遙遠的邊陲云南永昌(今保山),直至病逝,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爭”事件中的悲劇人物。好在去世后,明穆宗為其平反,追贈楊慎為“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謚“文憲”。

雖然,楊慎個人政治生涯從此被徹底斷送,但30余年的流放生涯卻因此成就了華夏文明史上的一代文宗,著述甚多,僅詩詞作品就為后世留下了兩三千首,令其流芳百世。尤其是楊慎在詩詞等方面的極高造詣得到了明代以來眾多文學(xué)大家的一致贊揚。其《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一詞,更是家喻戶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對這位與李白、蘇軾比肩的文化巨擘,在敬仰其“百科全書式全才”之余,愛喝茶的我忽然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喜歡與好友把酒賞梅的楊狀元喝茶愛茶嗎?

既然人們把楊狀元與同為蜀人之唐詩仙李白、宋文豪蘇軾相提并論,我們不妨來比對一下他們的共同特點。三人均擅長詩文自不待言,郁郁不得志、愛喝酒也都相同,楊慎與蘇東坡一樣被貶謫,而且生活在茶風(fēng)盛行唐宋朝的李白、蘇軾二人都愛品茶,尤其是蘇軾,在品茶方面也是頗負盛名,為后人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茶之詩,比如《試院煎茶》《汲江煎茶》等茶詩名篇。那作為李蘇二人后輩的楊慎究竟是否也喝茶愛茶呢?為釋疑解惑,我專門購買了兩本他的詩歌選,讀完卻令我難掩失望,這兩本詩選中提到他喝酒的不少,但各自分別只有一處簡單提及了茶。

難道好酒能文的楊大狀元對茶不感興趣?

其實不然。由于當(dāng)代個別編選者有意無意的疏漏,在挑選編輯楊升庵詩歌作品時,竟然對他的茶詩多有忽視,甚少將其涉茶詩詞收錄于楊氏各種“詩選”中,以至于我初讀楊慎時誤以為他不是愛茶之人。我相信,對絕大多數(shù)并非專門研究楊慎的人而言,這樣的誤導(dǎo)誤讀絕不止我一人。如此輕視不選錄楊慎的涉茶詩,在我看來實在太不應(yīng)該,由此造成對楊慎的誤解之失誤更不可原諒。

今天來看,身為明朝著名文豪的楊慎愛茶是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chǔ)與人文精神傳統(tǒng)的。首先,飲茶之風(fēng)興于唐而盛于宋,其時活躍于唐宋文壇的眾多騷人墨客沒有不愛茶的,也沒有不寫茶詩的,譬如元稹、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范仲淹、黃庭堅、陸游等。

就楊慎個人而言,他天生就有很多喝茶的條件。比如出生在京師朝廷重臣之家,其故鄉(xiāng)四川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產(chǎn)茶區(qū),到宋代時蜀茶已經(jīng)是華夏名茶了。同樣是蜀人,曾任北宋翰林學(xué)士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鎮(zhèn)在其《東齋記事》中記載:“蜀之產(chǎn)茶凡八處,雅州之蒙頂、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漢州之楊村、綿州之獸目、利州之羅村。然蒙頂為最佳也。”在他的流放地云南,是世界茶樹的重要發(fā)源地,也是茶葉的主要產(chǎn)地,明代時大理的感通茶、昆明的太華茶已經(jīng)是滇南名茶。楊慎因為參加鄉(xiāng)試、探親等原因曾多次從北京回到四川老家新都,后來遭貶謫期間又?jǐn)?shù)度從云南回四川江陽(今瀘州)居住養(yǎng)病,根據(jù)他在云南活動及從永昌返鄉(xiāng)常走的旅途不難看出,云南段走的基本上就是被后人譽為“茶馬古道”的重要路段,即劍川-大理-楚雄-安寧-昆明等地,這條路線既有產(chǎn)茶區(qū)也是販茶的重要通道。而且,關(guān)于云南人喝茶的記載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明朝的文獻中。明代博物學(xué)家、曾任云南參政的謝肇淛在《滇略》一書中寫道:“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因此,從這些方面看,楊升庵當(dāng)時喝茶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里,有與楊慎成為摯友的云南大理名士李元陽為證。李元陽也是進士出身,同樣因為“大禮議之爭”而遭到貶官,后來辭官回到家鄉(xiāng)大理著書立說,寄情山水,并與被貶謫云南永昌的楊升庵交情深厚,每每一起出游,暢飲論道。李元陽曾寫下了“鳥聲驚候改,茶氣入帷香”“掃徑可緣朱紱客,煮茶還供白云僧”“棋秤雙白鬢,茶臼一蒼頭”等詩句,表明李元陽是經(jīng)常喝茶的。其時,大理名剎感通寺就已經(jīng)出產(chǎn)好茶,李元陽在《大理府志》中明確記載:“感通茶,性味不減陽羨,藏之年久,味愈勝也?!?/p>

在大理逗留期間,李楊二人出門同游蒼山、劍川等地,李元陽除了用酒,還用感通茶等招待楊升庵是再平常不過了。而楊升庵在他的《游點蒼山記》一文中,也明確記載了他與李元陽等“瀹茗”(煮茶)與“酌酒”一事。他寫道:“下山乘舟至海門閣小飲。壬戌,復(fù)行入關(guān),由混混亭而升覺真庵,北折入谷口,觀寶林寺山茶。因叩圓海寺,瀹茗煮泉,坐于萬松之陰”。

當(dāng)年,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政策性因素,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曾頒布詔書廢除唐宋盛行的團茶,改貢葉茶,使得以散茶沖泡這種簡便易行、人人皆會的品飲方式大行其道,從而進一步加快了茶飲在社會普羅大眾間的普及推廣,并一直影響到了如今國人的飲茶習(xí)慣。

作為一個生活在明朝自幼飽讀詩書、成就斐然的文人,楊慎順理成章地繼承了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的許多傳統(tǒng),比如善詩文,好酒,多愁善感等等,也定然深受當(dāng)時所在社會茶飲之風(fēng)的熏陶。

因此,不管是文化傳統(tǒng)、社會風(fēng)氣還是親朋影響,楊慎同以往的眾多文學(xué)前輩一樣也是愛茶、懂茶的。

通過對楊升庵的進一步研究,我明確無誤地發(fā)現(xiàn),楊慎確實寫過多篇涉茶詩文。他的涉茶詩可以大致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門寫茶論茶的,帶有專業(yè)談茶韻味的。另一類是關(guān)于親友相會或自己在家寫作時的平常茶飲。而且,在所寫的涉茶詩文中,楊慎很愛使用相關(guān)典故,如果沒有一定的茶文化知識是比較難懂的。

縱觀楊慎眾多的涉茶詩文,我認為突出體現(xiàn)了一個“情”字。這個情包括了愛情、鄉(xiāng)情、友情、閑情。

據(jù)史料記載,嘉靖二十一年(1542),楊升庵在云南永昌寓所收到夫人黃娥從家鄉(xiāng)四川新都寄來的一個包裹,內(nèi)有一封信札、幾件衣服和一包茶葉。才華橫溢、與其相愛至深的夫人黃娥在信中說,所寄衣服系她親手縫制,茶葉是四川青城山茶,希望夫君穿上她親手縫制的新衣,喝著家鄉(xiāng)的茶,以解相思之苦。

或許因此原因,抑或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楊慎對四川老家新都附近青城山的茶有一種特別的愛。那里有個叫沙坪的地方,出產(chǎn)的茶葉當(dāng)時被譽為茶中上品。他在《和章水部沙坪茶歌》中詩曰:

“玉壘之關(guān)寶唐山,丹危翠險不可攀。上有沙坪寸金地,瑞草之魁生其間。芳芽春茁金鴉觜,紫筍時抽錦豹斑。相如凡將名最的,譜之重見毛文錫。洛下盧仝未得嘗,吳中陸羽何曾覓。逸味盛夸張景陽,白兔樓前錦里傍。貯之玉盌薔薇水,擬以帝臺甘露漿。聚龍云,分麝月,蘇蘭薪桂清芬發(fā)。參隅迢遞渺天涯,玉食何由獻金闕。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西南側(cè)陋阻明揚,官府神仙多蔽美。君不聞夜光明月,投人按劍嗔。又不聞?chuàng)砟[蟠木,先容為上珍。”

并跋云:“往年在館閣,陸子淵謂余曰:沙坪茶信絕品矣,何以無稱于古?余曰:毛文錫《茶譜》云,玉壘關(guān)唐山有茶樹懸崖而生,筍長三寸五寸,始得一葉兩葉。晉張景陽《成都白兔樓》詩云,‘芳茶寶冠六清,逸味播九區(qū)?!朔巧称翰柚己酰 痹谠姼柚?,他盛贊沙坪茶,且點出了品茶兼品士的茶道思想,詩中所涉茶典頗多,比如談及前蜀大臣毛文錫、唐朝的茶仙盧仝、茶圣陸羽等,這說明他對歷史上的著名茶人事跡十分了解。

在《月團茶歌》一詩中,他效仿唐宋飲團茶之法品茗,還特別寫了關(guān)于茶的跋,概括了唐宋團茶的特點,說道:“唐人制茶,碾末以酥滫為團,宋世尤精。胡元入中國,其法遂絕。予效而為之,蓋得其似,始悟唐人詠茶詩,所謂‘膏油首面’,所謂‘佳茗似佳人’,所謂‘綠云輕綰湘娥鬟’之句。飲啜之馀,因作詩紀(jì)之并傳好事?!?/p>

他隨即賦詩一首:

膩鼎腥甌芳醑蘭,粉槍末旗香杵殘。

秦女綠鬟云擾擾,班姬寶扇月團團。

蘭膏點綴黃金色,花乳清泠白玉瀾。

先春北苑移根易,勺水南靈別味難。

說到楊升庵對茶的專精,還可以從他對“茶”的一些認真考證可見一斑。在《郡國外夷考》中,他認為:“葭萌,《漢志》:‘葭萌’,蜀郡名。葭音芒,《方言》蜀人謂茶曰葭萌,蓋以茶氏郡也?!蓖ㄟ^古代文獻考證,他說明很早以前,蜀人就已用“茶”來為當(dāng)?shù)氐牡赜蛎?,反映出巴蜀地區(qū)在西漢之前就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產(chǎn)茶區(qū)。

對早已名聞天下的四川蒙頂山茶,楊慎專門撰寫了《蒙茶辨》分析其由來,認為:“西漢時有僧從嶺表來,以茶實植蒙山……名山之普慧大師,本嶺表來,流寓蒙山。按碑,西漢僧理真,俗姓吳氏,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歿化石為像,其徒奉之,號甘露大師。水旱、疾疫,禱必應(yīng),宋淳熙十三年邑進士喻大中奏師功德及民,孝宗封甘露普慧妙濟大師,遂有智矩院,歲四月二十四日,以隱化日,咸集寺獻香。宋、元各有碑記,以茶利由此興焉。夫吃茶西漢前其名未見,民未始利之也。”

在另外一首《好事近 煮茶進,和蔡松年韻》,楊慎借用北宋金國文學(xué)家蔡松年詞韻,飲茶頌詩,生動描繪了破解團茶、沸水烹煮以及飲茶感受的情形:

彩線利如刀,解破團圓明月。蘭薪桂火筠爐,聽松風(fēng)翻雪。

喚取眠云跂石人,賽十洲三絕。焚香朗誦黃庭,把肺肝清徹。

這里所說的“眠云跂石人”與“黃庭”,是兩個茶典故,前者借用了唐朝著名詩人、茶人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中的詩句“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跂石人”,后者說的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茶人黃庭堅,是北宋寫詠茶詩最多的一位詩人。

他在《初寒擁爐欣而成詠》中更是抒發(fā)了效法唐宋文人“圍爐烹茶”的閑情逸致:

閉戶當(dāng)嚴(yán)候,圍爐似故人。

胡桃無賜炭,榾柮有窮薪。

兒免號寒喜,翁便永夜親。

焰騰金菡萏,灰聚玉麒麟。

剪燭休論跋,傳杯莫記巡。

煎茶浮蟹眼,煨芋皺蚪鱗。

一點那容雪,干門預(yù)借春。

灞橋何事者,凍縮苦吟身。

值得指出的是在本詩中,楊慎不僅使用了“煎茶”“蟹眼”等泡茶專業(yè)用語,還引用了“嚴(yán)侯”的典故。這里的“嚴(yán)侯”,我認為楊升庵在此表達的是要效仿東漢著名隱士嚴(yán)子陵,放棄高官厚祿,寧愿隱居山林之間,以展現(xiàn)高風(fēng)亮節(jié)。

在長達30多年的流放生涯中,被嘉靖帝一直記恨、不予赦免的楊慎報國無門、有家不能歸,始終為一個“愁”字縈繞,唯有時常“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所寫的“漁家傲”一詞,很好地表達了他這般終生無法化解的煩惱:

千里有家歸未得??蓱z長作滇南客。

愁見陌頭楊柳色。

傷遠別。多年故國曾攀折。

望斷鄉(xiāng)山音信絕。

那堪烽火連三月。夜夜相思頭欲白。

心似結(jié)。五更夢破聞啼鴂。

他站在安寧遙岑樓上,遠眺京師,感慨萬千,發(fā)出了“天涯游子懸雙淚,海畔孤臣謫九年。虛擬短衣隨李廣,漢家無事勒燕然”的嘆息。當(dāng)他年屆七旬時知道此生無法被赦免回鄉(xiāng),便喟然嘆道:“遙想生還成幻夢,縱令死去有誰憐”。

因此,楊慎“倚闌人在天涯,迢遞關(guān)山千萬里”“旅鬢年年禿,羈魂夜夜驚”,雖然沒有因為被流放邊疆充軍而沉淪,努力在心中堅持“詩與遠方”,但也不得不“停歌罷笑”“愁對酒,懶看花”“一字一徘徊,淚眼愁眉不忍開”。所以他這個“白首詩人閑駐馬,感時懷古傷情”,借酒澆愁、以茶滌煩,成了他頑強活下去的一個精神慰藉。

不僅是文人雅士遺風(fēng)所影響,對命運多舛的楊慎而言,愛茶也是他寫作思考及與朋友聚會之所需。他的《臨江仙·暮春十里》有:“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猿。嘗茶獨坐改文章,靜讀詩書記壯懷”;在《臨安春雨初霽》中有“去歲巢由小靈鷲,弄水添茶聯(lián)五字”;在《滇海曲》中有“雪浮粳稻壓春酒,霞嚼檳郎呼早茶”;在《雨中招楊伯清》中有“禁酒停歌罷笑,聽雨焚香煮茶”;在《歸田四詠為憲副卞蘇溪賦》中有“餉隴青梅煮酒,訪鄰綠筍烹茶”。

好茶要分享這是中華茶文化一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楊慎也是如此,不僅自己喝茶,還與親朋好友一起品茶,把自己的好茶贈送友人,展現(xiàn)了他對朋友的深厚友情。在《鷓鴣天·以茉莉沙坪茶遺少岷》一詞中,他就記敘了送好友“沙坪茶”之事:

“灌口沙坪摘小春,素馨茉莉薦香塵。要知貯月金波味,只有餐霞玉洞人。云葉嫩,乳花新,冰甌雪碗?yún)s杯巡。清風(fēng)兩腋詩千首,舌有懸河筆有神?!痹娭刑岬降摹吧籴骸奔串?dāng)?shù)孛吭鴰Z(號少岷),與楊慎交好。

雖然楊慎的茶詩在其眾多詩詞中占比不是最多,但特色鮮明,確實展現(xiàn)了與李白、蘇軾一樣擅詩好茶的性格。也體現(xiàn)了他身處逆境,仍不墜青云之志,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以茶振奮精神、激發(fā)靈感,助力創(chuàng)作,以茶為媒,加強與親朋好友的交流,增進情感。

作為他兩三千首詩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慎的這些涉茶詩文也同樣展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水準(zhǔn)。明代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王世貞贊道:“明興,稱博學(xué)、饒著述者,蓋無如楊用修。”明末著名哲學(xué)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批評家王夫之稱楊慎詩“三百年來最上乘”?!睹魇贰钌鱾鳌罚骸皸钌鞑┪锴⒙劊谖膶W(xué)為優(yōu)。”清代杰出詩人王士禛則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明詩至楊升庵,另辟一境,真以六朝之才,而兼有六朝之學(xué)者?!?/p>

時至今日,從楊慎的這些詠茶詩文中,我們可以從一個側(cè)面認識他豐富多彩的生活與精神世界,還能夠了解明朝文人雅士茶飲狀況,這對正在復(fù)興茶產(chǎn)業(yè)、弘揚中華茶文化的我們而言無疑大有裨益。 (作者系光明日報高級記者,文內(nèi)照片由作者拍攝)

來源:光明網(wǎng)

關(guān)鍵詞:

推薦閱讀

滬ICP備2023005074號-40

聯(lián)系我們:5 85 59 73 @qq.com

版權(quán)所有 ? 2020 今日印刷網(wǎng)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wù)請仔細閱讀網(wǎng)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nèi)服務(wù)!